時尚品牌網 資訊
作為"一代鞋王",盡管百麗國際在研發(fā)、制造、銷售等全產業(yè)鏈上具有較大優(yōu)勢,但放眼如今的賣場,其風光已不似當年。因此,對于百麗國際來說,私有化未必是壞事,或是其新的轉折點。
在經歷早前的停牌和各方猜測之后,如今的"一代鞋王"終于要走上私有化之路了。
近日,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"百麗國際")發(fā)布公告表示,由高瓴資本集團、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執(zhí)行董事組成的財團,向百麗國際提出私有化要約,總收購價531億港元。
而就在正式私有化之前,百麗國際發(fā)布了其在公開市場的最后一份年報,截至2017年2月28日,百麗集團營收為417.07億人民幣,同比上漲2.2%;凈利潤為24.03億元,同比下降18.1%。
百麗國際近七年來的業(yè)績變化
這份財報顯示,百麗國際的鞋類業(yè)務表現持續(xù)疲軟,收入、毛利以及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。
從宏觀角度看,在電商沖擊以及產品創(chuàng)新缺失等諸多因素影響的情況下,國內鞋業(yè)尤其是國產女鞋銷售遭遇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。但就自身而言,百麗國際低價私有化的背后,折射出來的則是一系列供應鏈短板。
多品牌戰(zhàn)略導致庫存量高企
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,都要有百麗--這既是百麗國際當年的豪言壯語,也是瘋狂擴張的寫照。
2010-2012年期間,百麗國際全年零售店鋪分別同比增長了2355、2983和2614家。截至2016年11月30日,百麗國際在國內共設有20630家零售店鋪,其中13145家為鞋類門店。
在瘋狂跑馬開店的同時,百麗國際的品牌也在迅速擴張,不僅擁有同名旗艦品牌百麗(Belle),還有STACCATO、JOY&PEACE、Millie's、Jipi Japa、美麗寶、Tata、天美意、森達、百思圖、SKAP、15MINS、map by Belle、FATO等14個自營鞋類品牌,并且代理了Bata、Clarks、Hush Puppies、Mephisto及Caterpillar等鞋類國際品牌;另外還代理了耐克、阿迪達斯、彪馬、匡威、美津濃、摩西、SLY等國際運動服飾品牌在華業(yè)務。
可以說,多品牌優(yōu)勢為差異化市場進入提供了品牌保證,一方面成就百麗國際鞋王的江湖地位,但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隱患。
實際上,百麗國際的成功更得意于渠道的紅利,其本身也更像是渠道品牌而非消費者品牌。
當初,百麗國際踏準了消費升級初期的節(jié)拍,那時候國內消費者購買力迅速提升,同時對個性化、多樣化的消費尚不是十分敏感,其遍布全國的渠道優(yōu)勢成就了百麗品牌和鞋王地位。
然而,這也造成了百麗國際對渠道品牌和消費者品牌的混淆,使其對消費者品牌過度自信。
但是,這種多品牌背景下的產品定位并不十分清晰;同時,這種多品牌戰(zhàn)略也導致其庫存量高企,并帶來了設計創(chuàng)新成本的成倍增加,以至于最后百麗國際的"產品款式更新慢"成了市場的共識,這勢必會造成消費者不斷流失。
此外,百麗國際對其多品牌戰(zhàn)略過度自信,意圖通過多品牌戰(zhàn)略占領所有市場,但產品又過于大眾化,最終的結果反而成了高端客戶看不上,低端客戶買不起,更別說越來越多的個性化、定制化需求了。
"縱向一體化"模式的利與弊
為了滿足女性求新求變的心態(tài),百麗國際在零售業(yè)務中始終堅持"做大做全"的策略,在生產銷售上采用的是"縱向一體化"模式,即產品的設計和開發(fā)、生產、營銷和推廣、分銷與零售等產業(yè)鏈上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全部由公司來完成。
從優(yōu)勢上看,該模式為百麗國際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基礎,便于公司對供應鏈的各個主要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及時、直接和有效的控制,以縮短產品上市時間,并可以根據分銷和零售環(huán)節(jié)的信息反饋調整庫存數量種類等,進而減少非暢銷產品的生產。
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優(yōu)勢,則是生產線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迅速補貨,從而提高存貨周轉率,減低對資金的占用,提升公司的流動性。
不過,"縱向一體化"的業(yè)務模式也為百麗國際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,比如會提高企業(yè)在行業(yè)中的投資,從而增加商業(yè)風險;在結構、技術、管理等方面產生能力不平衡,導致抗風險能力較差,不利于技術和產品研發(fā)創(chuàng)新的寬度和廣度等等。
終端零售市場持續(xù)惡化
對于供應鏈活動中非常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--零售終端,百麗國際非常重視。從1995年開始,百麗國際就開始嘗試發(fā)展零售網絡;2002年開始,百麗國際更是大力整合零售網絡資源,開始大幅度擴大直營零售終端的建設;僅2007年,其直營零售網點便達到了6143家。
但近幾年,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(fā)展,互聯網經濟正在迅速崛起,而百麗國際所倚重的百貨渠道正在不斷老化,導致其門店業(yè)績不斷下滑甚至關張。
根據百麗國際發(fā)布的2016/2017財政年度盈利警告顯示,截至2017年2月28日,董事會預計百麗國際凈利潤同比減少約15%-25%,主要是由于鞋類業(yè)務表現持續(xù)疲軟,導致部分與鞋類業(yè)務有關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因減值而需計提減值虧損;同時,鞋類業(yè)務的收入、毛利以及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。
百麗國際歷年鞋類店鋪數量變化
然而,與凈利下滑同時發(fā)生的則是"關店潮"。據2015/2016財年顯示,百麗國際鞋類業(yè)務零售網點進入收縮狀態(tài),截至2016年2月29日,零售網點凈減少366家至13762家門店。截至2017年2月28日,百麗集團的鞋類業(yè)務門店數量再度減少到13062家,門店凈減少數量約700家。
"觸電"轉型屢次失敗
事實上,為了應對各方面的沖擊,百麗國際管理層曾多次表示要進行業(yè)務轉型。
據悉,百麗國際早在2009年便成立了電商平臺"淘秀網";2011年成立了優(yōu)購網。除了自己成立電商平臺之外,百麗國際還與阿里巴巴、京東合作,布局線上業(yè)務。
與其他國內鞋服品牌相比,百麗國際是較早向互聯網發(fā)展的傳統(tǒng)企業(yè)。但可惜的是,作為靠實體產業(yè)起家的百麗國際,其"觸電"轉型反而是"左右逢難"。一方面,要保持既有線下渠道不受沖擊;另一方面,還要獲取線上優(yōu)勢,兩只兔子同時抓幾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而且百麗國際內部電商與實體的碰撞也是公開的秘密。
另外,百麗國際的生產也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,沒能抓住"互聯網+"的尾巴,實現柔性制造,以工業(yè)化的流水作業(yè),生產個性化的定制產品,這也成為百麗國際未能順利在電商方面有所建樹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私有化或是新的轉折點?
作為"一代鞋王",盡管百麗國際在研發(fā)、制造、銷售等全產業(yè)鏈上具有較大優(yōu)勢,但放眼如今的賣場,其風光已不似當年。因此,對于百麗國際來說,私有化未必是壞事,或是其新的轉折點。
一方面,私有化如果能夠順利進行,是有利于百麗國際后續(xù)轉型動作的。因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,退市之后,百麗國際做得好與差,不需要對外報備,也不再受股東制約和業(yè)績壓力,從而將脫離向公眾股東披露業(yè)績的義務,不用再追求短期的業(yè)績回報,因此可以大幅精減業(yè)務,也可以在運動服飾上有更大手筆的投資。
但另一方面,私有化如果順利進行之后,百麗國際仍然無法在這些方面獲得實質上的進展,那么它的未來依舊堪憂。
然而,不管怎樣,百麗國際的未來都是一個未知數,有可能成功,一本萬利,也有可能因此徹底失敗,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。
上一篇:EP雅瑩女裝2017夏季新款100%桑蠶絲單品搭配推薦
下一篇:卡迪黛爾CADIDL女裝2017夏季藍色系新品流行搭配
熱點資訊
時尚圖庫
猜你喜歡
印尼零售商Eigerindo選擇Aptos技術,支持以顧客為中心的選品
2021年4月28日,全球零售技術解決方案市場領導者Aptos...詳情>>翻翻百麗的歷史資訊:
時尚品牌傳播有限公司:服裝品牌(男裝、女裝、內衣、童裝)、家紡、皮具、黃金珠寶、餐飲、家居等品牌加盟代理
浙B2-20080047
Copyright © 2000-2019 CHINASSPP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